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定向帮扶培训在湘西职院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11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着力提升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各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强化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助力教育精准扶贫,12月8日至12月9日,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定向帮扶培训在湘西职院举行。培训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选手前来授课,来自省内武陵山片区的近200名中职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8日上午9点举行了本次培训班开班仪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湘西职院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全体授课嘉宾及参学人员参加本次开班仪式。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蒋明发表讲话,他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加强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推进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把握机会,切实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各学校要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项培训,武陵山片区的职业院校要珍惜近年来国家和省对贫困县和偏远地区学校提供的优惠政策,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教学团队形成合力,促进团队教学能力整体提升,并促进相同专业与课程的优质资源共享,进而提高中职教育的整体水平。三是完善机制,进一步把校本培训抓好抓实。各中职学校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切实抓好教师五年一轮的全员培训,要加强基本教学能力培训,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指导教师紧跟专业技术发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湘西职院党委书记谭吉慧发表致辞,她代表湘西职院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湘西职院的基本概况。她指出,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如何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中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加快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次培训有幸与湖南省教育界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们,通过文件解读、经验报告、现场研讨等活动,共同展望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未来趋势,交流有益的教学经验,必将推动湘西职院师资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她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在推进湖南省武陵山片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实现信息共享、携手共进、合作共赢,并承诺学院一定会对本次培训精心组织安排,优化管理服务,确保培训质量。

开班仪式结束后,湖南省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刘琴为参学人员进行了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南及标准解读,给大家指明了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委会评判委员会委员陈振源教授以《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在路上》为题,以过往作为选手及评委参加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经验,为大家就如何提高教学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进行了指导。

下午的培训中,由林崟、葛婷婷、陶莉三名在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中职老师为大家进行了授课。她们围绕职业课程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三个方面,为现场的学员们讲解了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参赛指南。并结合自身经历,说明了参加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于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所发挥的作用。

9日上午,参训学员分为四个组,分别参加了本次培训班创新开展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论坛”、“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论坛”、“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论坛”、“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训教学能力提升论坛”等四个分论坛的交流讨论,现场聆听了培训邀请的专家教授们进行的近距离指导,大家积极提问、专家、教授们认真解答,气氛非常活跃,参训学员一致认为这种分论坛交流讨论的方式新颖,收获也更大。

上午各分会场论坛结束后,举行了本次培训的结业典礼。会上,学员代表对这次培训专家的高新培训及承办方严谨的组织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发表了感言。湘西职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宋武就本次培训对省内武陵山片区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希望省教科院的领导今后继续关注和关心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多开展类似的培训,促进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师资水平的提高。省教科院刘琴对本次培训开展的过程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对承办方辛勤的付出以确保了培训圆满成功表示感谢,并对学员们今后的工作和教学提出了希望和建议。